刷到一个短视频,一个小孩在公园里摔倒了,哇哇大哭。
旁边瞬间围上来一圈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七手八脚把小孩扶起来,又是拍土又是哄。
小孩也不哭不闹了,一个翻滚就站了起来,好像没摔倒过。
评论区里一堆夸赞,说小孩真坚强,摔了跤自己站起来。
有的评论甚至开始拔高,说什么做人就要像个小孩,摔倒了就爬起来,以后人生什么事都能成。
其中,有一条评论与众不同,引起了我的注意:“要是边上没有那七大姑八大姨,他还能自己站起来,那才是真能耐。”
我把视频又看了一遍。
是啊,周围那么多人伸出手,那种站起来,真的算了不起吗?
真正的生活,哪有那么多手伸给你。
你以为四海之内皆兄弟,真到了你摔得最狠的那一次,你举目四望,看到的只有一张张冷漠或者看热闹的脸。
绝望啊,那种彻骨的寒冷,有几个人能体会。
展开剩余91%一个人忍受的痛苦,和一个团队帮你分担的痛苦,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
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在最关键的时候,都是孤身一人。
能在那种境况里爬起来,才是真的人物。
独自一人撑过去是表象,内核是:冲破孤独和恐慌
靠他人撑过困难,算不得什么。
真正厉害的,是独自一人撑过困难。
因为独自一人面对困境,表面看是解决一个外部问题。
实际上,你是在一个极度孤独和恐慌的环境里,解决一个外部问题。
所以,独自一人等于孤独恐慌。
人可以忍受孤独,也可以忍受恐慌,但很难忍受既孤独又恐慌。
所以你面对的,不是普通难度,是地狱难度。
想想看,一件棘手的事情,如果有三五个靠谱的兄弟陪你一起扛,大家有商有量,互相打气。
就算事情再难,至少你不会怕,有人分担你的焦虑,有人稀释你的恐惧,那是新手村的难度。
现在,把那些人全部抽走。
你所有的决策,都得自己做,所有的后果,都得自己担。
你做得对,没人夸你,你做得错,万劫不复。
这时候,困难本身没变,但你面对困难的环境变了。
从一个有支撑的温暖环境,变成了一个真空的冰冷环境,难度系数,瞬间拉满。
你要知道,人生在世,到底是有人帮你的时候多,还是独自一人的时候多?
答案不言而喻。
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朋友遍天下,有事吱一声。
等年纪上来了,经历的事情多了,才发现,人生的本质,就是一场单人游戏。
当今时代,独自一人撑过去,愈发可贵
现在的时代,和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同,有一个巨大的变化,那就是个人力量的崛起。
自媒体,新媒体,各种平台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
一个人,一部手机,就是一个师,就能撬动惊人的资源。
过去,你想成事,需要背景,需要人脉。
现在不了,只要有有足够强大的内心,你一个人,就能卷起一场风暴。
换句话说,在当今时代,只要你愿意低头独自一人撑过去,你想要什么将再无阻拦,你就是磁铁。
资源、机会、人脉,都会被你吸引过来。
知名网红手工耿,一个农村出来的普通人,不会直播,也不会说什么漂亮话。
他就是一个人,闷在自己的院子里,用一堆废铜烂铁,做一些看起来没什么用的发明。
他一开始做的时候,村里人谁能看懂?谁不觉得他是不务正业?
但他只是一个人,对着镜头,默默地做,默默地展示。
他的那些“无用发明”,因为充满了想象力和一种独特的幽默感,在网上传开了。他火了,火得一塌糊涂。
各种合作找上门,各种资源向他倾斜。
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电焊工,成了一个谁都认识的“发明家”。
他靠的是什么团队?他背后有什么高人指点?没有,就是他一个人。
还有一个叫“稚嫩的魔法师”的年轻人。
最早的时候,在大学宿舍里,靠一台电脑,用游戏画面视频,给人们讲历史故事。
每次做视频,他需要查阅海量的资料,需要自己写稿子,自己录音,自己剪辑视频。
一个几十分钟的视频,背后可能是几十上百个小时的独自工作。
宿舍的同学在打游戏,在谈恋爱,在享受青春。
他一个人,坐在电脑前,面对着枯燥的文献和复杂的软件。
现在呢?他成了知识区最头部的作者之一,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这两个人,他们都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无人问津的,独自一人的奋斗期。
他们在那段时期里,战胜了孤独和恐慌。
所以,当机会来临时,他们能稳稳接住。
独自一人撑过难关的红利,从来没有像如今这个时代那么丰厚。
很多人不愿意独自一人,低头撑过困境
弗洛姆在他的书《逃避自由》里提到:人有一种无法忍受的孤立感,愿意用任何代价来交换一份归属感。
孤独和恐慌,是刻在人骨子里的东西。
从远古时代开始,被部落抛弃,就意味着死亡。
所以人的本能,就是逃避孤独,寻求抱团。
心理学上有一个叫“恐慌管理理论”的说法,认为人为了对抗对死亡的根本恐惧,会拼命抓住一些文化价值观和人际关系,让自己感觉自己是永恒世界里有价值的一员。
说白了,就是怕自己一个人消失了,无声无息。
所以,让一个人主动选择孤独,去面对困难,是反人性的,太难了。
而且,社会上还流行着一种虚假的幻想。
很多人潜意识里觉得,只要我处好关系,多交朋友,关键时刻,总有人能拉我一把。
大家在酒桌上称兄道弟,在微信群里互相点赞,营造出一种“我们关系很好”的氛围。
但这是一种极其不靠谱的幻觉。
你必须明白一个扎心的事实:关系的本质,是价值交换。
你有用,你风光,你手头有资源,你身边自然围绕着一群“朋友”。
可一旦你失势了,落魄了,没钱了,你看还有几个人在你身边。
你以前对他们再好,都没用。人性的趋利避害,会让他们迅速远离你,甚至在你背后踩上一脚。
清代小说家袁枚,写过一篇《随园食单》,里面有一句话很:“谚所谓‘官场之交,今日袍笏,明日路人’者,皆是也。”
官场如此,生意场,乃至普通人的交往,何尝不是如此。
期待别人的帮助,是这个世界上最不靠谱的事情。
把自己的事情寄托在别人会不会伸出援手上,是最大的赌博,而且你一定会输。
五个技巧,帮你独自一人,面对孤独恐
所谓向内扎根,向上生长,不动,不摇,不言,不语。
道理都懂,但做起来难。
这里有五个操作办法,平时多练,可以让你慢慢习惯独自一人的状态,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第一个办法:练习独自吃饭。
不要觉得奇怪,一个人好好地去一家餐厅,点上自己喜欢的菜,安安静静地吃完。
不要玩手机,就感受食物的味道,观察周围的人。
吃饭是最具烟火气的事情,当你能坦然地一个人享受美食,你的内心就开始变得强大。
第二个办法:一次单人短途旅行。
不用去太远,就去一个邻近的城市。
自己规划路线,自己订票,自己找住的地方。
在陌生的环境里,你只能依靠自己。
这个过程,会强迫你调动所有的感官和能力去解决问题。
回来之后,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一个人,也能搞定很多事情。
第三个办法:培养一个不需要与人合作的爱好。
比如书法,比如画画,比如写作,比如学一门乐器。
这种爱好,是你和自己对话的过程。它能让你在独处的时候,内心有安放之处。
当你的精神世界足够丰盈,你对外部陪伴的需求就会大大降低。
第四个办法:信息斋戒。
选一天,比如周末,关掉手机,断开网络。
不看任何新闻,不刷任何短视频,不参与任何线上聊天。
你就安安静静地待着,可以看书,可以发呆,可以整理房间。
你会发现,离开了那些喧嚣的信息,你的头脑会变得无比清晰,很多平时想不通的问题,会豁然开朗。
第五个办法:刻意练习独立决策。
从小事开始。今天穿什么衣服,晚上吃什么,周末去哪里。
不要问任何人,自己决定,自己承担后果。
慢慢扩展到更大的事情,比如工作上的一个选择,理财上的一个决定。
当你习惯了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你就不再需要别人的肯定来确认自己的方向。
一定要学会低头独自一人撑过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写道:“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就不爱自由,因为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是真正自由的。”
我说了这么多,不是在灌什么毒鸡汤,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个事实。一个你早晚会明白,但越早明白越好的事实。
人生的路,注定是孤独的。
父母会老去,爱人可能会离开,孩子会长大有自己的生活,朋友更是来了又走。
唯一能从头到尾陪着你的,只有你自己。
所以,一定要逼自己一把,去独自面对那些让你害怕,让你恐慌的时刻。
去撑过那些没有人帮你,没有人理解你,甚至所有人都嘲笑你的日子。
独自一人,不是被世界抛弃,是为了找回真正的自己。
撑过去,不是为了向谁证明什么,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生命里的所有苦难。
不要再幻想有别人来救你,当然有肯定更好,但打一开始就别强求。
你唯一的靠山,就是你自己。
你的品格,你的毅力,你的学识,才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独自撑过去,你就是自己的光。
你如果真的能独自一人撑过,你会变得沉静,变得从容。
你想要的东西,会以一种你意想不到的方式,来到你身边。
你自身,成了一个巨大的磁场,一个能量中心。你能吸引来所有同频的人和事。
到那时,你想要的任何东西,都再也无法阻拦你。
要财有财,要关系有关系,要地位有地位……
你,就是一切的答案。
发布于:广东省道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